□本報記者胡心潔
  實習生曾凡泓
  新型城鎮化“新”在哪裡?最根本的是以人為本。
  科學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堅持產業為基、就業為本、生計為先,我省將著力提升城鎮綜合承載能力和吸納就業能力,不斷擴大城鎮基本公共服務覆蓋面,讓農業轉移人口“進得來”、“落得住”、“轉得出”,讓人民共享現代化成果。
  新型城鎮化產業為基
  地上無山、地下無礦的臨潁縣,短短5年便建成了名企雲集、規模龐大、種類齊全、鏈條完整的休閑食品產業基地。得益於產業
  集聚區的發展,臨潁縣城區面積由14平方公里擴充至29平方公里,城鎮人口由14萬增加至24萬。
  不只是臨潁縣。上億人口的農業大省,縣域經濟的嬗變就在這短短幾年間,強勁動力來自產業集聚區建設:推動企業集中佈局、產業集群發展、資源集約利用、服務功能集合構建、農業勞動力向城鎮轉移;以產業集聚壯大城市發展基礎,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承載能力支撐產業發展,形成工業化和城鎮化良性互動的機制。
  統計表明,2013年前三季度全省180個產業集聚區繼續保持較快增長的良好態勢,集聚區高技術和高成長性產業增加值增速分別為41.6%、21.6%,對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長的貢獻率達到76.4%。
  解決好人的問題是推進新型城鎮化的關鍵。我省有在省內就業的1500萬人需要解決城鎮戶籍,仍然生活在農村的富餘勞動力要逐步轉移出來,1100萬在外省務工的人如果回省內工作,納入城鎮化範圍也是一個大問題。省委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根據所在城鎮的承載能力,逐步將他們中有意願的轉為城鎮戶籍人口,將城中村、產業集聚區已在二三產業就業的人成建制轉為城鎮人口。
  新型城鎮化就業為本
  寒冬時節,周口市川匯區產業集聚區的生產車間里,一派熱火朝天的生產場景。張二光是當地城北辦事處黃莊村的村民,在產業集
  聚區的華髮食品公司上班。川匯區產業集聚區伴隨著53個項目的竣工投產,吸納就業能力不斷提高,主要從業人員均為附近村民。目前周口市11個產業集聚區從業人員達28萬多人。
  我省產業集聚區的快速發展,創造出了更多的就業崗位,增強了吸納就業的內生能力。省統計局發佈的分析報告顯示,2013年前三季度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從業人員305.94萬人,占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從業人員的比重為52.3%。
  產業是城鎮化的“火車頭”,提高城鎮吸納就業能力是吸引和支撐農村勞動力向城鎮轉移的基本前提。科學推進新型城鎮化,就要把推進工業化、發展產業擺在突出位置,通過二三產業的發展促進勞動者就業,帶動人口向城鎮集中。省委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我省將圍繞建設先進製造業大省,著力做強高成長性製造業,改造提升傳統優勢產業,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同時圍繞建設高成長服務業大省,提升服務業發展規模和水平,充分發揮服務業最大就業容納器的作用。
  (下轉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新型城鎮化生計為先
  義馬市總人口17萬人,僅有3萬多農民,發展城鄉一體化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該市按照城市生活小區建設標準啟動了新型城鎮化建設。通過建設集中居住區,把農村融進城市,讓農民住進城市,併在城鄉居民低保、醫療、保障、教育、養老保險等方面消除了城鄉差別,實行了統一標準、統一待遇。
  推進農業人口向城鎮轉移,既要“進得來”,還要“落得住”。農民在城鎮就業後最緊迫的是房子問題,安居才能樂業;其次是子女教育問題,優質教育資源已經成為當前吸引農民進城落戶的重要因素。
  省委經濟工作會議指出了方向:深入推進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儘快建立滿足多層次需求的住房供給體系,解決城鎮貧困家庭和農業轉移人口居住問題;把農民工隨遷子女教育納入城鎮教育發展規劃和財政保障範疇,保障農民工隨遷子女以公辦學校為主免費接受義務教育。
  人們來到城市,是為了生活;人們居住在城市,是為了生活得更好。順應人民想過好日子、能過好日子的願望,未來的日子里,我省將推動新型城鎮化更穩更好發展。③9  (原標題:科學推進新型城鎮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ql64orzod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