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邱晨輝)今後,凡是由公共投入而產出的科研成果,尤其是科研論文,公眾獲取的障礙或被打破。這是記者從近日在京舉辦的全球研究理事會(GRC)2014北京會議新聞通氣會上獲悉的。會上,中國科學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針對公共資助科研項目發表的論文實行開放獲取的政策分別發佈了聲明,稱將支持公共科研論文開放獲取。
  根據中科院的聲明,其各類公共資助科研項目,自5月15日起投稿併在學術期刊上所發表的研究論文,作者應在論文發表時把同行評議後錄用的最終審定稿存儲到所屬機構的知識庫,並於發表後12個月內開放獲取。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聲明則規定,自5月15日起,其全部或部分資助的科研項目投稿併在學術期刊上發表研究論文的作者應在論文發表時,將同行評議後錄用的最終審定稿,存儲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的知識庫,不晚於發表後12個月開放獲取。如果出版社允許提前開放獲取,應予提前。
  當天的新聞通氣會還披露,目前,我國已成為政府科研投入和科技論文產出的大國,在科技論文開放獲取方面,我國的一些科研機構和大學在積極採取行動,建立了一些開放獲取的知識庫,有600多種高水平學術期刊實行了不同程度的開放出版。而實行公共資助項目科研論文更大程度的開放獲取,有助於打破知識獲取障礙,促進公共科研投入的成果迅速地服務於社會經濟發展。
  據介紹,GRC2014年全體大會將於5月26日至28日在北京舉行。GRC2013年全體大會通過了《科技論文開放獲取行動計劃》,鼓勵和呼籲公共資助的科研成果(尤其是學術論文)實行開放獲取。GRC2014年全體大會將繼續圍繞科技論文的開放獲取進行討論,並提出後續行動計劃。
  據介紹,GRC由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德國科學基金會和中國科學院等11家機構於2012年共同創立。數據顯示,目前GRC成員機構所管理的資助資金占全球公立科研資助資金的約75%。  (原標題:公共科研成果獲取障礙或被打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ql64orzod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