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溪村社區“挖”出的最美黨員 記者 張路橋 攝昨日,南岸區彈子石街道,周紀萍在為孤寡老人洗衣服。 記者 龍在全 攝合川區南津街道東津沱社區黨委書記張年全 (資料圖片)
  圍著壩壩講故事 “挖”出身邊好黨員
  江北區郭家沱街道大溪村社區
  圍著壩壩講故事 “挖”出身邊好黨員
  商報記者 羅婧 李析力
  身邊的黨員千千萬,誰是好黨員百姓說了算。27日,在黨的生日來臨之際,江北區郭家沱街道大溪村社區的居民們聚在壩壩里,借助“百姓論談——尋找身邊最美黨員”活動,一個個服務群眾,無私奉獻的黨員故事被大家“挖”了出來。
  據瞭解,本次活動之後,該社區還計劃圍繞“最無私志願者”主題,推出新一期論談活動,從居民最關心的身邊事兒出發,邀請大家自由發言,為社區建設出謀劃策。
  帶動30多人捐獻遺體
  說到獻血,相信不少市民會參與,但如果是捐獻遺體呢?在更新村黨支部書記、退管會主任吳文屆看來,捐獻遺體,是為子孫後代謀福。
  吳文屆今年62歲,她的捐獻之路,源於女兒的一句話。“她在旅游公司工作,經常在外跑。有次給我說,‘媽媽,要是我出了意外,就把眼角膜捐出來,幫助盲人重見光明’。”
  2009年,吳文屆參與了重慶醫科大學舉辦的遺體捐獻公祭活動,便萌生了遺體捐獻的想法:“就算我年紀大了,器官沒用,也可以拿去做科研,讓後人少生點病。”對於她的決定,女兒和丈夫都很支持,還加入到捐獻隊伍中。
  家人出力還不夠,在和鄰居聊天中,吳文屆有意無意地講解遺體捐獻知識,“很多老年人想捐獻,但兒女不同意,覺得這是不孝。”為此,她還常常為年輕人做“思想工作”。如今在她的帶動下,社區已有30多人辦理了遺體捐贈手續。
  八旬黨員編書法教案
  每隔兩周,王志蓉都會前往大溪村社區市民學校學書法,全班13位學員都是熟人,負責授課的書法班老師是年過八旬的黨員甘新春。
  “他琴棋書畫,樣樣精通,講課時不僅要教筆畫順序,還要講解每個字的含義,細心得很。”提到甘新春,王志蓉贊不絕口。
  2012年,社區建起市民學校,甘老寫得一手好字,便邀請他擔任書法老師。“我喜歡寫字、寫詩,只要大家不嫌我老,我就來。”甘老的想法很簡單:身為黨員,就要為民辦事。退休在家,閑著也是閑著,既然自己擅長書法,那就帶領居民們練習書法,陶冶情操。
  考慮到學員年齡偏大,沒啥基礎,他就自己編寫教案,送到每位學員手中,手把手傳授要領。在其幫助下,不少學員從“門外漢”變身“書畫達人”,有的還在區級比賽中斬獲獎項。
  10多年牽掛孤殘人士
  去年11月,更新村的何小玲患上青光眼,她因擔心失明常唉聲嘆氣。治療期間,何小玲接到好幾通電話,對方總是柔聲開導她“不用想太多,只要配合醫生,病會慢慢好”。打電話的是她的鄰居,居民組長、黨員左勇瓊。
  左勇瓊牽掛的不僅是何小玲,10多年來,她還主動承擔起照顧社區空巢老人、孤寡老人、殘疾人士的擔子,幫助他們解決生活難題。閑暇之餘,左勇瓊還帶動鄰居們一道,為貧困留守兒童編織毛衣,用愛心陪伴他們溫暖過冬。
  “周幺嬸”洗衣隊 34年照顧孤寡老人
  南岸區彈子石街道惠工村社區
  “周幺嬸”洗衣隊 34年照顧孤寡老人
  商報記者 付勖
  重慶商報訊 “王師傅,我們來給你洗衣服啦!”昨日下午,記者來到南岸區彈子石街道惠工村社區,簡陋的辦公室內只有些許簡單的辦公用品。周紀萍和姐姐周繼芳及外孫女胡嘉益等人,正在為剛搬來社區的兩位孤寡老人洗衣服。
  “有一天我也會變老,到那時我希望也會被人照顧,幫助他人就是幫助自己。”擔任惠工村社區東平坡支部書記34年來,周紀萍用心照顧孤寡老人,洗衣服、端屎端尿,即使家人不理解,外人的閑話,也沒讓她放棄過。
  家人由不理解到支持
  1980年,24歲的周紀萍嫁到婆家。“當時婆婆媽都60多歲了,還在照顧32位孤寡老人。”她說,看到體弱多病的婆婆媽盡心儘力為老人付出,她產生了接班的想法。
  當年3月8日,周紀萍和婆婆媽、姐姐、弟弟組成了洗衣隊,開始志願幫孤寡老人洗衣服。然而,公公第一個站出來反對,一次一次地把臟衣服扔出門。“又不是你家裡的老人,吃飽了飯管閑事”,外人的閑話也一遍遍刺激著她。
  “那時我兒子還小,公公怕他得傳染病,也能理解。”周紀萍回憶,當時她一次一次撿回衣服,有時候為節約水,還要單面走上一個小時去江邊洗。隨著時間的推移,她的精神感動了家人,最後公公和老公也加入進來,專門做一些粗活重活,而外人也慢慢表示理解。
  “周幺嬸”名聲越叫越響
  在採訪過程中,周圍居民都親切地稱周紀萍為“周幺嬸”。“這個名字有一段令我十分難忘的故事。”周紀萍說。
  1989年,33歲的周紀萍伺候沒有血緣關係的89歲老人張婆婆起居,端屎倒尿,擦拭身體。膝下無後的張婆婆感動地說:“小妹,我們那兒把尊敬的人都叫幺嬸,我以後就叫你周幺嬸吧。”從那以後,“周幺嬸”越叫越響。
  也在這一年,公公和丈夫站到了“幺嬸”這一陣線上。再後來,街坊們也逐漸加入了。如今“周幺嬸”洗衣隊已從當初的4名隊員發展到200多名。
  在這支以退休人員為主的隊伍中,有80多歲的老婆婆,也有20多歲的年輕姑娘,還有15個“男幺嬸”。每到周四,洗衣隊都會把社區里孤寡、空巢老人的衣物收集起來洗得乾乾凈凈。隊員們還會定期到敬老室和空巢老人家裡,為他們打掃房間、洗澡擦身。
  30多年來,周紀萍照顧了60多個孤寡老人,併為他們中的約20人送終。
  11歲“小幺嬸”傳承幫扶
  胡嘉益是周紀芳11歲的外孫女,她也有一個外號叫“小幺嬸”,是這個隊伍中最年輕的志願者。
  “別看她只有11歲,可已是一名老志願者了。”周紀萍笑言,從5歲起,小嘉益就開始幫助孤寡老人,至今已6年。
  這麼小就當志願者,能照顧老人嗎?小嘉益自豪地說,別看她年紀小,巡邏、洗衣、做清潔,每一樣她都會。“爺爺奶奶們都很孤獨,我只想盡一份自己的力量去照顧他們。”
  周紀萍表示,自己總會有做不動的一天,到那時就該讓“小幺嬸”來接班,繼續將她的工作做下去。
  返聘社區書記13年 髒亂差社區變文明
  合川區南津街道東津沱社區
  返聘社區書記13年 髒亂差社區變文明
  商報記者 譚柯 實習生 張春蓮
  吃壩壩飯、跳壩壩舞、開壩壩會、趕壩壩場……這是6月28日,記者在合川區南津街道東津沱社區看到的景象。可誰知,13年前,這裡賭博人員多、吸毒人員多、打架鬥毆多……刑事、治安案件此起彼伏。
  2001年,張年全退休返聘到東津沱社區任黨委書記,13年間,他將“髒亂差”社區變成了“文明”社區,成為了合川區社會管理綜合治理的一張名片。
  引導黨員發揮先鋒作用
  2001年,歷任合川區區公所副區長、鄉鎮黨委副書記的張年全剛剛退休,便接到了一項新的任務——返聘到東津沱社區任黨支部書記。
  當時社區只有5個工作人員,張年全想到了社區的21個黨員。
  “先抓社區治安,再抓社區衛生,再改善居民生活條件……”21個黨員通過商議,決定每個黨員設置一個黨員服務平臺,並統一製作黨員服務卡,出現鄰裡矛盾、打架鬥毆,黨員去調解;居民有困難,黨員帶頭去幫助。
  現在,社區已經有1120個黨員,通知停水停電、居民子女入學、醫療服務、就業等都是黨員志願者們在張羅。
  組建首支社區巡邏隊
  2002年,張年全引導社區組建了一支社區巡邏隊。在整個合川,這是第一個在社區內建立的自我防範團隊。同時,每個樓棟還選出一個樓院長,並安排治安監管人員,一有緊急情況,巡邏隊員便在第一時間趕到現場處理。
  “社區還組建協勤隊、守樓護院隊、矛盾糾紛排查調處隊、單位內保隊、特殊人口幫教隊、流動人口協管隊、社區治安信息員隊等8支隊伍,實現防控網格化。”張年全說,通過一天天治理,社區的治安日趨好轉,去年連續9個月實現了零案件發生。
  社區消除零就業家庭
  為加大對刑滿釋放人員和解除勞教人員“兩勞”釋放人員、社區矯正對象等特殊人群幫教力度,社區採取“點對點、二幫一”的幫教措施,建立幫教台賬,施行分級管理,通過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明之以法、謀之以業的幫教活動,取得了良好效果,幫教率達100%。
  另外,在東津沱社區有原重慶棉紡四廠的下崗職工及“農轉非”村民,為解決他們的就業問題,張年全跑遍周圍工廠企業,以誠心打動對方。每當企業要招聘員工,都是最先考慮東津沱社區。現在,社區居民已消除了“零就業”家庭。  (原標題:黨員本色:幫扶困難群眾建設文明社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ql64orzod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